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Catastrophe Trilogy


一次把三部曲看完是種初體驗,但還好每段演出時間都不長,大概都是七十幾分鐘,中間安排走訪公園和導演座談等活動,十分緊湊充實,更重要的是,Lone Twin的風格實在是很有趣,從頭到尾觀眾莫不被逗得哈哈大笑,雖說花了一整天,倒不覺得疲倦。

三段劇碼的情節並沒有任何連結,但是演員所飾演的角色在個性等方面有點若有似無的延續性,當然,最主要的共同處就是表現方式,“Catastrophe Trilogy”的主題其實都有悲劇的性質,可是處理的手法卻是非常地異想天開,最大的特點就是解構,角色解構,常一人分飾多角,或是飾演年齡和印象落差很大的角色,敘事解構,在文字意涵或是表面題材大玩遊戲,道具解構,一把樂器,一件盆栽等等物件都在不斷轉換代表的意義,加上無厘頭式的唱唱跳跳,刻意突顯素人般的喜感,令人想不到的笑料總是不停湧現。

“Alice Bell”用倒敘的方式講述一名女子為了追求幸福,付上極大代價的故事,在這一段觀眾有充分的時間熟悉Lone Twin的表現方法和笑點所在。”Daniel Hit by a Train”是最特別的設定,取材自Postman Park的紀念牆,話說Victoria女王年代的英國國勢空前強大,在皇室和政府的政策下,國家英雄塑像和紀念碑被大量設置來凝聚國族驕傲,面對此種現象,George Frederic Watt認為社會上其實有更多平凡出身的無名英雄更值得受到尊崇,於是他開始收集英國各地捨身救人的報導,做成一面紀念牆,在他過世後,其夫人繼續遺志,至Lone Twin取材為止,共有53名人物列在牆上。Lone Twin並不詳加調查背後真正發生的故事,而是僅用牆上的資料自由發揮,有些編出令人噴飯的情節,大部分只是匆匆帶過,重複著被車撞到或是漂浮在水上的簡單動作,有時候甚至連名字都省略,在這種馬戲團式的唸名單過程裡,背後其實隱涵著大眾對新聞報導中不具知名度的名稱,疏離和默不關注的心態,以及車禍,溺水,火災等因為疏失造成類似的悲劇,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重複發生。壓軸的”Festival”則是結構最為完整的「通俗劇」,時間點從中間出發,顧前觀後,娓娓帶出一段從小到大,由家人到情感牽絆的故事,在平淡的情節發展和搞笑的對白與表演背後,裡面所蘊含的感性力道,卻是三部曲中最濃郁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