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Uncle Vanya

老實說一直到中場休息的時候我雖然對這個Helena Kaut-Howson執導版本”Uncle Vanya”細緻的演繹沒什麼挑剔的地方卻多少認為欠缺點讓人激賞的元素,演員個別來看都十分出色,但Sonya的角色情感釋放特別地強烈,總和他人格格不入。不過這樣的想法在接下來的場景慢慢改觀,並不是演員本身的改變,而是隨著劇情進入人物關係矛盾的尖銳階段,各個角色面對情勢所顯現自身個性、信仰與應對方法的差異,就像現實生活中,週遭能接觸到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太相同,換言之,劇作者Chekhov刻畫人物立體性的手法被充分呈現出來,因為如此,Sonya角色到後段越來越重複,近乎神附地執迷來生救贖的意念表達,就變得可信了。”Uncle Vanya”裡有身分權勢給眾人壓力的Alexander教授,有他美艷絕倫卻總是壓抑,整天喊無聊的夫人Yelena,有因才華被愛慕可是受限時勢無法追尋的Mikhail醫生,有對人生際遇不滿,掙扎在爆發與接受之間的Vanya,還有在黑暗裡尋求意義的姪女Sonya,幾個角色便架構起貼近真實的劇本,Chekhov的能力卻不僅於此,這名俄國大家最卓越的本事和特質,是在不添加許多太過戲劇化或過分突出的轉折下,在日常生活經驗裡綻放張力。運用一般大眾面對問題與危機所發生的反應做表現,總是會有落入俗套或煽情的危險,很容易變得淺薄,Chekhov偏向虎山行,由於人物經營真實,那些看似刻板的應對,甚至鄉愿的人生觀,反而都顯得無比震撼與可信。在俄國文學大放光芒的年代,很多大部頭,超級長篇探討人性本質的經典小說問世,Chekhov和同時期大部分的名家不同,不是出身豪族,沒有什麼為了理念生死交關的歷練,寫作的首要目的不是為了探討什麼多麼有深度的議題而是作為維生的工具,正因為這樣和社會大眾經驗相仿的人生,他的中短篇小說和通俗劇本反倒更能表現大多數人賴活在世上的狀況,理想、熱情、妥協、羞恥與衝突,都各自在看不到盡頭的生命旅途上有時狂妄有時自憐地消磨著,最不帶文青氣息,最不高談理想的Chekhov,最是能反映一個人在荒蕪之地安身立命的樣子,Kaut-Howson的”Uncle Vanya”達到了Chekhov最根本的特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