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Bernadette Corporation: 2000 Wasted Years

90年代初20出頭的Bernadette Van-Huy搬到紐約曼哈頓,結識一批當時同樣還沒混出名堂的年輕人,成立了Bernadette Corporation。逾20年後BC的回顧展紐約開到倫敦、柏林,事實證明,這個以Van-HuyJohn KelseyAntek Walczak三人為核心的團體,已經建立不小的名氣。只不過,粗淺地瀏覽回顧展,BC給我的第一印象有點鬆散,抓不太到整體特色與方向,不同創作者和作品的論點似乎有些相悖。順著20年來的發展介紹,不說成員變動、出出入入、國籍文化背景五花八門等常見現象,有些年組織紀錄一片空白,有時他們搞潮流服飾與走秀,有時拍無政府色彩濃厚的紀錄片,想想看,時尚和街頭抗爭是多麼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有些年,他們還穩定地出版雜誌Made in USA,但也沒有持續很久所以Bernadette Corporation到底該怎麼理解,這個一直困擾我的問題,在觀看展覽的途中,有些想法緩緩浮現,逐漸拼湊到一塊。我開始認為BC其實搞了很多障眼法,他們像許多20世紀初的藝術流派,羅列了一長串的藝術宣言,喜歡舉用口號式的標語,文案排頭、布條、多媒體,連馬克杯上面都印了不少,但如果把BC和那些前人對比看待,拿現代主義的想法和模式檢視,很有可能就中了他們的計謀。不要忘了,這群人幾乎都曾在哥倫比亞和布朗等大學進修,深受AlthusserBarthesBadiouBaudrillard等論點影響,正是思想解放,大喊作者已死的時候,90年代又是冷戰剛終結,一片歷史結束的關節,那時美國年輕人肯定沒有60年代的左派信仰,連自由主義恐怕都非顯學,加上甫經過最消費享樂的80年代青年文化洗禮,他們骨子裡大概就是後現代與無政府主義的綜合體。在沒有政治、理念信仰,靠著商業體制餵養下的一代,那些標語、文案、時尚,便是BC,也是我們共同的語言,反映的只是極為表象,甚至帶點嘲諷的意義,這也說明了為什麼當碰到國家機器與霸權,衝撞良知的時候,在紀錄片Get Rid of YourselfBC很敏感地將熱那亞G8會議外的抗爭和911事件做連結,用無政府主義的觀點視之,並聲稱「他們說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但我們不想要另一個世界,另一個秩序,另一個正義:另一個邏輯上的夢靨我們要的是這個世界,我們要這個混亂的世界,要我們生活中的混亂,感知上的混亂,慾望與反斥的混亂,那種將管控擊碎的混亂。」我想,Bernadette Corporation看起來紛亂、不經意,貌似與世界重量級的議題無涉,卻還是反映了所屬的時代,投射一個世代的觀點,而通常,我們將此方法與過程,稱為藝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