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The Magic Flute

Complicite劇團藝術總監Simon McBurney執導,這是他第二度與ENO合作,可以想見必然會是一場結合多媒體的劇場體驗。這次McBurney帶著老班底”A Dog’s Heart”的舞台設計Michael Levine,以及依憑”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拿下一座Oliver AwardFinn Ross(更資深的Complicite幕後主力,劇碼包含”Shunkin〈春琴〉”All My Sons””Master and Margarita””A Dog’s Heart” ),聯手打造了一面懸吊的大型長方形平板,這個可以自由移動、傾斜、調整角度的平面,透過影像投射,既是背景,也是Tamino王子和捕鳥人Papageno拯救Pamina公主的探險舞台,特別是水與火的試煉,雷光、冰雨,以及日輪的意像(相對於夜后),歌劇搭配科技目眩神迷的嘗試明顯超越前次”A Dog’s Heart”花了這麼多心思在懸掛舞台,顯然McBurney不僅放眼一個能夠賦予Complicite團隊發揮所長的外在因素,顛簸、搖晃的平台亦意喻人性在危機裡的心理狀況。這種內外交相映趣的例子在此劇裡不勝枚舉Mozart晚年與共濟會過從甚密,原劇許多參與者,包括編劇、演員Emanuel Schikaneder自己就是共濟會成員,歌劇本文本身也隱含眾多共濟會元素,譬如數字三的大量使用,從充斥三聲重音的序曲,直到結尾的三重和弦,更別說三名女侍、童子,三座神殿與三位祭司等設定。Mozart喜歡把數學銜置音樂架構不是什麼祕密,其樂曲結構經常隱含黃金比例,得以表現出和諧規律的特徵,”Magic Flute”更是如此,舉個例子,序曲從快板開始到三和弦進入總計81小節,然後從此開始直到序曲結束則為130小節130除以81,或130加上81再除以130都是所能計算最接近黃金律的小節數McBurney將這些概念具像化,利用多媒體把數字、Fibonacci數列、五芒星、黃金矩形、鸚鵡螺內部結構、黃金分割算式等幾何符號呈現於舞台。即使Mozart和共濟會與數學的關係眾所皆知,此劇仍是我看過著墨最多,最拿來大做文章的一齣”Magic Flute”,使之充滿著一股神祕主義的氛圍,遠超過不少製作會特意營造的童話氣質(幾年前看Peter Brook執導的即屬此類型,盡量捨棄任何複雜的隱含訊息、舞台設計,追求簡單樸質,風格兩者可說完全位處相對面),McBurney更乾脆把Mozart隱晦的政治指涉直接搬上檯面象徵光明方,體現共濟會精神Sarastro被打造為一名西裝筆挺,帶領一眾團結理性,在像辦公大樓裡工作屬下的領導人,而普遍認為隱射迫害新教徒的Queen Mary角色夜后則被凸顯代表垂死的舊勢力,得靠輪椅代步,不過個人覺得這多少和夜后強悍的意念及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形象有點牴觸,說服力有些許不足。McBurney另一樣特殊的設計是將所有,包含非演員的表演者和舞台做更緊密的連結,把交響樂團的演奏區加高,安排演奏者和演員的互動及參與多媒體環節,還有在舞台一側放置一座透明的玻璃亭,觀眾可以毫無屏蔽地看到音效的製作過程。比較悵然的是Complicite最主要的特點之一,偶戲成分幾乎在此劇完全消失,沒有機會發揮其物體與靈性轉換的巧妙,實在可惜,只在PapagenoPapagena唱和的段落,一班團員著黑衣,手持樂譜頁抖動,像飛鳥環繞在情侶周圍,有點這方面的韻味,這簡單又非常Complicite的編排,卻是我印象最深的片刻。音樂神童生平最後譜寫的歌劇,和戲劇大師留下最後獨立創作的傳奇劇,有著不少結構性的相似處,McBurney提過Tamino/ PaminaFerdinand/ Miranda間的對位關係,他的”Magic Flute”也確實處處透露著”Tempest”充滿魔法大自然無常和黑暗奇幻等元素,講的是一則人經歷精神暴風雨的過程,我總認為,那Prospero其實並非舞台上的Sarastro,而是幕後的McBurney,他自己才是呼風喚雨的魔法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