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chcock在Hollywood拍了幾十部電影,別說挑一部,就是選一二十部當代表也是非常難以取捨的事情,依個人偏好,Rear Window稱不上我自己最喜歡的Hitchcock作品,但是,這部電影運用極少的資源和場面,仍然交代了一個緊湊懸疑的故事,Hitchcock的風格和特色盡在其中,充分展現導演殿堂級的功力,也說明了電影要扣人心弦,高潮迭起,靠得不是鋪天蓋地的追逐、爆破、特效或大場面,侷限往往才是創意的誘發點。Rear Window幾乎全部的場景都在一個小房間裡拍攝,基本上是以主角Jeff的主觀視點發展劇情,正因如此,觀眾得以完全投射在主角的身分上,也由於Jeff經由觀察公寓的人生百態意外發覺事有奚翹,當他和女友討論偷窺的道德問題時,其實也是一向以窺視為母題的Hitchcock和熟悉他的觀眾進行一次點到即止的對話(也藉由Jeff又愛推敲凶殺,又受不了別人太過赤裸地描繪謀殺所造成的血腥,跟觀眾開了一個心照不宣的小玩笑),同時也埋下了後來Lisa私闖民宅,非法取證的引子。而Hitchcock最著名的特色之一,經由鏡頭讓觀眾捕捉到一些訊息,而替不知情的主角捏把冷汗的手法,在Rear Window也跟著Jeff一起轉移,跟著Jeff一起為兇嫌將要進門,卻還沒離開現場的Lisa著急,Hitchcock設定的高明之處在於,這些因為觀看所聯繫起來的關係網,老早就往戲裡戲外不斷地延伸擴張,每一次看Hitchcock的電影都是一種當「共犯」的過程,越是老Hitchcock迷,被「收編」地也就越徹底。其他有趣的瑣事,Hitchcock循慣例,客串一個調鐘師傅的幾秒鐘小角色,和觀眾面對面打聲招呼,另外今天回過頭來看戲中女性角色的設定也滿有意思,可以看得出來是在女權萌芽發展,開始在社會建立一定地位的時期,但在反映這樣的現況同時,還是保留很濃厚的女性刻板印象,Lisa在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都遠優於Jeff(雖然電影巧妙地借Jeff的養傷稀釋了一點男性焦慮的根本原因,還是可以看得出來許多跡象),可是最想要的依然是結婚,然後希望未來能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來配合對方,愛情裡還是個小女人,即使到電影後半段,Lisa作為片中最積極的行動派角色,還半開玩笑地自詡為名偵探,其主要原因仍得回溯到Jeff因受傷不良於行,Lisa其實更像是Jeff行動的延伸,推理部分亦是如此,Lisa提供的論斷是延展補充Jeff身為男人對異性認知的不足。不過,作為一個大花瓶,Hitchcock還是沒有浪費掉大美人Grace Kelly的天生麗質,藉由每次出現都要取悅男主角為由,像時裝秀一樣地換了好幾套華美的服飾,如果單就形象來說,Grace Kelly無疑最吸引目光。
(Hollywood 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