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Enron

雖然跨海到美國口碑和票房都淒慘無比,”Enron”在英國卻是風光得很,編劇Lucy Prebble和導演Rupert Goold都是青壯世代備受矚目的人物,Goold並以此劇拿下Laurence Olivier Awards的最佳導演獎。顧名思義,這是一齣以當年震驚世界的Enron商業案為背景的戲劇,直敘出整個醜聞的發展與演進,跑馬燈將華爾街股市和時代廣場氛圍聰穎地揉入舞台,而且也將之順便運用在傳達訊息等功能,類似設計上的巧思也可見於辦公室裡桌椅燈管等擺設,挪移重置後轉換成另一幕場景的道具,最大的亮點,可能是財務長以債養債,惡性資產被具象化,拿美金飼育暴龍的畫面。看得出來導演花了很大的心力促使”Enron”成為適合各個年齡層和背景,不需要對事件本身熟悉亦能輕易理解的戲劇,段落和段落間穿插大量設計炫目且和敘事沒有直接影響的歌舞,充分減低因題材或使觀眾感覺嚴肅的可能性,熱鬧又緊湊的節奏相信沒有多少人會嫌沉悶,相對來說,付出的代價就是對整個事件本質的檢視略嫌單薄,是的,這裡面有人性,有貪婪,有詭詐,有性和家庭等元素,最後似乎也將視點放大,不只著眼在Enron公司兩名高層CEO Jeffrey Skilling和財務長Andy Fastow身上,並觸及一點資本主義整體架構的問題,但卻流於隔靴搔癢,完全沒有重拳出擊,強而有力地批判體制的意思,不免有點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遺憾。也許,是我自己不解風情,編導已經極聰明地拿捏到大眾看戲的目的,還如此絮絮叨叨不太合時宜,也許,把”Enron”就當作輕鬆的歌舞劇會是更適切的觀戲方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