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Totem

短短20幾年的時間Cirque du Soleil已經把自己打造成名牌中的名牌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永遠會記得第一次進場看他們表演的驚奇,徹底改變對「馬戲團」的印象,事實上Cirque du Soleil官方對中文譯名也強調使用「劇團」而非「馬戲團」一詞,從這點就透露出幕後和行銷班底的思維與策略,Cirque du Soleil強調和展現的不只是技藝的高超更是整體的設計和包裝。那時候每年他們到訪我都一定跑去Royal Albert Hall觀看,連續數年,不過曾幾何時,轉眼間著迷的我,竟也已經好多年沒去看了,也許從此之中,可以看出一些Cirque du Soleil的困境觀眾畢竟多數是來看奇觀看驚異的一但看多了新鮮感過了要怎麼吸引觀眾不斷地再進場是件極傷腦筋卻又必需要解決的難題就戲碼本身來說,在表演內容本身上不斷推陳出新是很困難的目標,這其實也怪不了Cirque du Soleil高超的動作得經年累月地刻苦訓練要時常變動甚至突破未免太強人所難況且對於大多數像我如此一年看一次的觀眾來說要搞清楚哪些地方做過調整哪些細微的動作增加了難度恐怕有些緣木求魚於是Cirque du Soleil最有效的應對方法就是在形式和設計上精益求精而他們也的確做到了事隔幾年倫敦首演的”Totem”比起以前的劇碼無疑更炫目更奇觀開場巨大龜殼建構的槓桿運用投影轉換的多媒體舞台等都證明Cirque du Soleil求新求變走在表演與科技使用前端的企圖心和舞台配搭建構與轉化的成熟在這樣強烈追求被更大更廣層級群眾接受的考量下”Totem”不只技藝聲光和效果令人眼花撩亂連拿來包裝的文化背景也極其多元我們可以看到東方的傳統服飾現代西服的穿著印地安人的打扮佛朗明哥的彈唱劇團慣用的聲樂演唱以及蠻荒叢林的聲音節奏與原始生物等等元素,不論觀看者熟悉或對哪個背景題材有興趣,相信都能很輕易地找到喜愛的成分在裡面,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Totem”的多元化發展策略也導致該戲比較缺乏獨特的個性與單元氛圍的相容性在整合方面顯得有些薄弱這或許是超級天團Cirque du Soleil值得好好思考的問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