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最受矚目的新聞是北韓領導人金正日去世的消息,強人、獨裁、神秘等詞彙被大量拿來論定(神秘歸神秘,金正日卻可能是當今世界領袖辨識度最高的名字之一,我想應該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搞不清楚小泉純一郎下臺以後的日本首相是誰,但從來不會記不起來北朝鮮誰當家),在這麼多關於國際政治和軍事的印象之外,有一樣是可以肯定真實的金正日描寫,那就是這名權傾半島,動輒讓全世界緊張萬分的北韓最高領袖,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影迷。從拜訪過金正日的各國政要和記者的紀錄,我們可以得知他非常喜愛包括老對頭美國的好萊塢在內的各式電影,府裡藏片據說逾兩萬,這個私人電影資料館的員工聽說超過兩百人,可能比起很多國家級的類似機構都還要龐大(我看幾乎可以百分之百肯定是遠遠大過台灣電資館的規模),公開表示如果自己沒有出生政治世家,最想做的職業是影評或製片,事實上,在進入黨政體系的早期,年輕的金正日曾經組織領導過藝術表演的機構,最主要的就是朝鮮電影製片場的工作,金正日並非掛個名的高層,而是積極投入創作、選角、配樂等全方位的參與,電影製作得如何我不知道,但顯然在一個世代裡不單對北韓的人民影響巨大,這段時期的電影如《賣花姑娘》等片輸出到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像是中國大陸都收到極大的迴響,可見確實至少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今天在IMDB都可以查到他的相關資料,要說國家領導人對電影的瞭解,金正日堪稱數一數二,相信小演員出身的Ronald Reagan難以望其項背。年輕時候的金正日看起來是名文藝青年,寫過好幾本關於藝文的專書,戲劇、音樂等領域都有,或許有些人會質疑這些文章是否真的出於金正日之手,其中《電影藝術論》講述的是他自己熱愛的東西,可信度相當高,至少應該是依照本人的見解寫就。之所以這麼說,很大的原因是此書除了論述電影的本質和方向外,很大的篇幅在闡釋實務面的方法,導演要怎麼駕馭場面,引導演員,副導的創作定位為何,因為要怎樣和劇情結合,佈景要有時代感等等細節,根本是個專業指導手冊,以在一個國家電影工業的高度和通盤理解,金正日可說是最合適也最有可能編寫此書的作者。國際外交角力我們見識過金正日的強勢與狠辣作風,在提升電影素質方面也不例外,1978年他主導綁架南韓導演申相玉及其演員夫人崔銀姬,這對銀色夫妻當然是不堪回首這段經歷,兩人在北朝鮮拍攝了多部電影,最後仍藉由一次國外影展的機會投奔自由,但即使如此,申崔夫婦再接受訪問的時候,都承認金正日具備高人一等的文化知識,在藝文方面,尤其是電影,是非常好聊天的對象。《電影藝術論》開宗明義地表示,電影若是落入公式化的窠臼是感動不了人的,必須致力想辦法塑造自然、活生生的人,他借文學論電影:「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人不能存在於生活之外。人的問題,不是飄浮於虛空之中,而是存在於生活之中,只有從生活中發掘出來。因此,如果不去很好地反映生活,那麼,任何文學都不可能成功地塑造出人的形象,也不能正確地闡明人的問題。只有那些豐富多彩真實地反映了生活的作品,才有真實感,才能引人入勝,才會有教育意義。」問題是,金正日自己主政下的北韓,恐怕是個世界上與真實感脫節最厲害的國度,封閉和意識形態讓他的子民「飄浮於虛空之中」,集體思想教育與所謂「教育意義」也有著極大的差異,這是一件天大的諷刺,還是再一次證明了學識往往成為惡者最可怕的手段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