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okurov的電影中,Stone算是知名度較低的作品(饒是如此,然而本片是Susan Sontag選擇90年代十大佳片之一),但放置在整個系譜裡,卻不得不說有一定的重要性。首先,這是一系列以文學為主題的電影中的一部,可是Stone卻相對特殊些,不像Save and Protect或Days of Eclipse,Stone並沒有啟發自特定的文學作品,這部基本上只有兩個人和一隻鶴演出的電影,中心人物是有「作家的作家」之稱的俄國文豪Chekhov,但身分其實相當隱晦難明,幾乎沒有什麼對白,也沒有什麼明顯的情節發生,若非主要場面在雅爾達的Chekhov紀念館取景,實在很難判明這名不知是人還是鬼魅主角的身分。此外,這樣兩名主角極少談話,相對關係也曖昧不清,表面上極簡內在卻存有無限疑問與想像空間(當然觀眾可以從最簡單的方面推想,一個年輕的房屋管理員碰到Chekhov的魂魄,展開一段對生命的探討,但這同樣回答不了太多問題),是後來Sokurov風格的一個完好雛型展現。導演一貫用濃霧、茂林等自然元素建構的憂傷、神秘、邊緣,被遺忘的死極之地氣氛在Stone也非常刻意地被強調,不過毫無疑問地,如果要討論本片之於Sokurov創作生涯的重要性,最值得被注意的就是那如畫的型態在此被確立,偏淡青的濾鏡色調,稍微拉斜拉長的影像,很多時候劇中人物一動也不動,如同油畫般地靜止很長的時間,都指向Sokurov最推崇直到神秘主義的古典西洋繪畫,這個將電影視為繪畫當代真正繼承者的影像工作者(他向來極其反對實驗與前衛藝術),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美學風格。
(Sokurov: A Spiritual Voice)
(Sokurov: A Spiritual Voic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