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年累月的嘗試與摸索,Sokurov的個人風格逐漸成熟,1997年推出,同樣由德國Zero-Film公司製作的Mother and Son,至少在兩樣特色上達到了導演之前未曾有的高度,而本片在這兩項形式走得之遠之盡,恐怕也是往後難以複製的,這兩樣特質便是極簡化的敘事和繪畫般的畫面。若要說情節,整部Mother and Son大概一句話就可以交代完,兒子帶著病重的母親上山再下山,對白很少,且多在訴說孺慕之情,沒有涉及什麼背景,講到塵封已久的照片,也只是輕描淡寫,問者無意藉此知道任何事情,被問者也沒有意思回答,另外,鏡頭大部分的時間在拍攝地景,除了少數室內的片段,角色僅是風景的一部分。但也就是人景交融在這麼陰鬱、遲緩的時間與構圖裡,綿延並命定的憂傷,密度不高卻充滿著每一分每一秒,很顯然,這樣的技法來自於作者最鍾愛的浪漫主義與田園畫派。電影向繪畫吸取養分,用影像呈現其精神在所多有,但拿電影來實踐特定時期繪畫的方法,還不是實驗影片的型態,Sokurov可說創造了一頁歷史,在前製階段,導演帶著合作多年的攝影師Aleksei Fedorov到許多俄羅斯和德國的美術館研究,19世紀俄國的寫實主義和德國浪漫主義是重心,而Caspar David Friedrich和J. M. W. Turner的風景畫影響亦非常鉅大(Sokurov不止一次表達過以Turner為題材電影的興趣),Sokurov和Fedorov發展出一套運用不同鏡頭和濾鏡的繁複方式達到帶點扭曲、霧化、暈色的筆觸效果,這種獨特的回歸繪畫做法,真正的能力在於其包含的元素,例如蜿蜒的小徑和橫駛過原野的蒸氣火車,也承載著繪畫的美學力量,像繪畫本身是靜止的型態,必須依靠鋪陳出來的畫面給予觀看者時間流動的感覺,綿延山間的小路搭配自然收音,不用劇情和解說就呈現了生命的漫長,蒸氣火車更不用說,兒子的回望在無語裡道出對母親即將消逝的心境,在一定的距離外,徐徐前進的速度到最後也是無法追趕使之停歇的,生命的重量,往往不是浮濫地堆疊情緒和起伏巨大的事件所能表現,感官的刺激總是會模糊焦點,讓深沉點顯得淺薄。Sokurov把電影視為繪畫的嫡系,長久以來招致把路走窄的批評不足為奇,很多也確實十分有道理,但不論如何,這是Sokurov的一套美學體系,其中的缺憾並不能夠推翻其成就,而Mother and Son無疑就是這種美學的標竿。
(Sokurov: A Spiritual Voic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