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Tikhie stranitsy (Whispering Pages)

看Sokurov揚名國際前的很多早期電影總會有個疑問,有些影片放映出來的畫質非常陳舊,刮痕顯然是保存的問題,但那些泛著老感,甚至褪色的部分,有些是存在某幾個片段,有些是整部電影都是這樣的狀況,就實在分不清楚到底是保存不善造成的還是導演有意為之,可以推斷保養當然是必定的因素,但如此數量的八九零年代畫面感覺比四五零年代的膠捲還要老舊,便無法輕易推翻特意營造的可能性,Sokurov又是名極端崇古懷舊的人士,所以兩項理由兼具或許是最合理的判斷。會在這裡特別提到,是因為BFI放映Whispering Pages的影片狀況非常糟糕,主辦單位還臨時宣佈此場為免費播放可以退費,主要的問題是常常暗成一團,有時候分辨畫面都要花點時間,(所幸)Sokurov人物運動不多,鏡頭轉換亦不快速,遲些理解還是跟得上節奏。不過有關Sokurov的事情確實和他的電影語言一樣讓人難以參透,從製作背景來說,Whispering Pages是第一部有外國資金挹注的作品,當時Sokurov已經在各大影展累積一定的聲譽,吸引德國的Zero-Film投資(此公司後來也製作了獨裁四部曲的Moloch),照理說應該拷貝較充裕,整個回顧展到目前為止狀態最不好的放映出現在Whispering Pages真是萬萬想不到。更弔詭的是,這樣昏暗不清的態勢,誤打誤撞地讓此片有一份濃厚的早期默片質感,裡面女主角Elizaveta Korolyva很多時候就極像默片的演繹方式,絕美的他氣質也神似Griffith鏡頭下的Lillian Gish,問題是,男主角Aleksandr Cherednik恰好相反,表演方法內斂幾乎沒有明顯的情緒展現和肢體動作,一如其他Sokurov電影裡的男人,倒頭來,又製造了一個迷團。Whispering Pages是八九零年代Sokurov藉歐洲文學發揮的系列的最後一部,片頭即表明向19世紀的俄國文學致意,內容主要來自Dostoyevsky ”Crime and Punishment”其中的一段時序,如同以往一樣,對原作情節絲毫不感興趣,電影裡沒有交代任何前因後果,甚至人物連名字都付之闕如,要的是那對生命、罪惡和救贖的質問,或許,也有對導演長期居住工作的聖彼得堡一份憂傷的注視。整體而言,如片名所昭示,Whispering Pages是Sokurov在Mahler的”Songs on the Death of Children”的伴奏下,在Dostoyevsky、Pushkin和Gogol等的書頁間低語,哀悼著一個人(Raskolnikov),一個時代(19世紀俄羅斯),一座城市(聖彼得堡),困境中所面臨的抉擇,當然,也是導演自己的心境。就電影本文而言,Whispering Pages是一個哀傷的回望,但以作者的歷程來說,卻是一個新的開端,這名聖彼得堡的生命探索者,開始要走向世界,開啟創作的成熟高峰階段。

(Sokurov: A Spiritual Voic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