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Elegia zhizni: Rostropovich. Vishnevskaya (Elegy of Life: Rostropovich. Vishnevskaya)

電影從女高音Galina Vishnevska和大提琴家Mstisla Rostropovich冠蓋雲集的金婚晚宴,開始細說從頭這對俄國最富盛名古典音樂夫妻檔的點點滴滴,間中穿插過去表演的畫面,以及拍攝期間兩人的工作實錄與訪談。夫妻倆的個性在交互的影片裡生動地被呈現,Rostropovich率性天真,講起話來妙語如珠,回憶起往事和表達音樂看法的時候幽默詼諧且自得其樂,和小澤征爾率領的維也納愛樂排練之時,被尊為前輩大師卻一點架子也沒有,全心投入在交響曲中,熱情忘我地和團員及指揮討論細節,充分顯示其德高望重的風範,不單技巧出神入化,品格更是服人。聲樂家的表演壽命較短,曾是業界天后的Vishnevska已無法繼續站在舞台上綻放光芒,退居幕後教導學生的用心一點也不減少,螢幕上Vishnevska看起來比正在練唱的學子還要投入,一點點細節,從發聲、姿勢到內心的感受都巨細靡遺地認真傳授。我以前也認識幾名學聲樂的朋友,但未曾問過他們的老師會不會要求所有細節都要完全符合自己內心的想像,看到Vishnevska的嚴謹是有點吃驚的。不過Vishnevska並非苛刻的人,嚴格的同時亦不曾吝嗇鼓勵與嘉許,他更不是一個僵化的形式主義者,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天后級的人物不斷地跟弟子闡述劇中角色的心境,Sokurov在旁白講了好幾次忘不了Vishnevska在台上和電影裡的眼神,原因非常明顯,Vishnevska的每句唱辭每段呼吸,都完全把自己轉化成扮演的角色,那道銳利懾人的目光,教人一見難忘。訪談很多片段都十分有趣,作為俄國人,老夫妻和導演對自家音樂的沉鉤可有太多的見解,特別Rostropovich在系譜上算是Prokofiev和Shostakovich的門生,談起這兩人真是說不完的故事。而我個人印象最深的是,Sokurov問到當代的音樂人和他們那個時代的有什麼不同之處,Vishnevska說什麼都改變了,每個世代的人都有自己要面對解決的問題,他舉了個例子,說他們那個年代從巴黎到紐約表演要坐幾個月的船,現在幾個小時就到了,心態上當然完全不一樣,我想,難怪那是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畢竟一個人若要從作品裡體現一閃生命的亮光,習慣並珍視與自己面對面的時間不可或缺,唯有沉澱審視自己內心深處的,才知道如何呈現生命。
Elegy of Life拍峻不久Rostropovich便過世了,Vishnevska則始終和Sokurov維持良好的情誼,後來甚至出任其劇情片的女主角,不唱歌,他的演繹還是無比動人。

(Sokurov: A Spiritual Voic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