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Moloch

早在1979年Sokurov就用了德國的新聞影片剪輯成Sonata for Hitler,結合大遊行群情激昂、戰時物資缺乏民眾落魄大街、被槍斃者橫屍街頭等鏡頭,呈現不同族群、階層、意識型態在身心層面遭遇的複雜情勢,Hitler也兼具演說的激情和焦慮搓手的反差,不用文字和語言解釋,Sokurov光憑影像訴說一場戰爭一場災難的多面性質,似在努力表示面對如此大的浩劫,太過簡單二元的定調是遠遠不足夠的(包含Ian Christie在內的一些學者甚至認為上下兩角的數字有對照Hitler和Starlin政權的意圖,但此說並無明確的佐證)。Sokurov在國際影壇闖出名堂後,關於納粹的主題在德國製片公司的投資下有了進一步探討的機會,強人四部曲的首部就是以Hitler為主角,事實上與其說主題關於獨裁者,還不如說四部曲是論述權力的本質,從這方面來說,Moloch完全展現Sokurov獨特的風格,在討論個人權力所帶來災難的時候,他沒有選擇一個歷史定位重要的時間地點,並非Hitler在政治或軍事上成功或失敗的關鍵一刻,反而特意找Hitler造訪鷹巢別墅的短暫停留作為背景,根據記載第三帝國元首每次到訪都是經過,時間都非常短,也沒有什麼重要的決策在此地拍板,Sokurov雖然將時間延長到一天,但仍保留無要事發生的情態(毫無疑問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導演要的就是從看似平淡無奇的一日反映出最深沉的本源,在權力最核心的一群人當中,經由他們的關係和對話,試圖尋找背後的玄機。Sokurov把自己的理解借用不同的位置和個性表達出來,完全被神話的Hitler活在狂想自戀的世界裡,對什麼東西都表現得像專家,看到一草一木都忍不住要點評一番,關於人種和世界的命運更是到了現實和夢境夾雜不分的地步,身邊的親信伴君如伴虎,只是隨之起舞,刻意不提及現實的情況,Hitler在觀賞新聞影片時投入地渾然忘我,Goebbels和Bormann跟著搖頭擺臀,影像一結束Hitler自覺失態,開始批評起攝影團隊缺乏專業素質,兩人立即附和痛斥。裡面唯一相較下敢說出真話的是Eva Braun,他在Hitler喊病喊疼的時候說其實是身邊沒有群眾簇擁的焦慮,最後臨別之際則和剛發表完言論的Hitler說,元首不是神,怎麼可能戰勝死亡?但Eva同樣不能代表客觀,他和Hitler是情侶的關係,就算有再多的愿懟與糾葛,許多時候情緒和情結比理性更強烈,Eva深愛著他的Adi,他的全然感性一樣矇蔽了現實。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被環伺卻倍感孤獨的權力者,每句話語都炙烈地顯示自我的意志,但和現實脫節的意志越走越扭曲,鷹巢無事的一天,處處流露權力消逝後人的緊張、自大與悲劇性,Sokurov從大權的旁落的現象推敲權力的真實樣貌,這是他一向從空無中探索複雜的範例。

(Sokurov: A Spiritual Voic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