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Globe to Globe: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劇團/ Yohangza Theatre Company, Seoul (南韓)
語言/ Korean (韓語)

幾年前看過韓國Mokhwa Repertory Company版的”Romeo and Juliet”,把莎劇搬到古代韓國,頗具地方風味,可惜整體而言並不突出,這次Globe to Globe料想也會使用類似的策略,所以沒有懷抱很高的期待。在風格方面,推測基本上正確,意想不到的是,Yohangza精緻地包裝讓”A Midsummer Night’s Dream”搖身一變為熱鬧瘋狂的韓國俗俚慶典,倒是異常地適切,很有可能是到目前為止最受觀眾熱絡的劇目。說穿了Yohangza的方法就是創作一個絕無冷場,載歌載舞,逗人開心的大秀,其中的鋪排自然是巧富心思,盡量營造能獲取最大回響的可能性,好比說把串聯全場愛惡作劇的精靈Puck一拆為二,Duduri這對丑角搭檔,不論在台詞或動作上一搭一唱地配搭,一同捉弄其他角色和台下觀眾,都使得一些過場和交代劇情的橋段更顯豐富有趣,仙王Gabi (Oberon)和仙后Dot (Titania)的角色基本上也對調了,符合現代一般夫妻間的狀況,老婆強勢愛吃醋,老公懼內又愛拈花惹草,這個整天想偷吃的豬哥因法術迷戀上變成豬頭的Ajumi (Bottom),另邊廂Byock (Hermia)、Han (Lysander),以及Eeck (Helena)、Rue (Demetrius)兩對情侶(好吧,有一對開始是單戀)正因烏龍法術演變成四角戀情而鬧得不可開交,連番的追逐和決鬥大概把可以想得到簡單直接的滑稽手法都用上了,至於結局,當然是皆大歡喜,雙雙對對各自找到自己的歸屬,連落單的Ajumi也因為找到人蔘而發達去了。老實說,或許是因為文化隔閡,上次看韓國劇場覺得演員表情語言過分誇張和某些單一玩笑過長不知見好就收的觀感在本劇還是存在,只不過Yohangza找到了很適合的劇本,細緻堆砌的氛圍使得原本應該會是問題的部分變成了特色,南韓近年在官方民間的通力合作下,藝文的成就確實有目共睹,亦肯投入相當的資源,但我還是認為,花錢不見得就會收到成效,有些國家也愛砸大錢,效果卻沒有如此卓著,因為藝文並不能以作為國家形象工程的一環為依歸,它對自身的追求理應遠高於展現大國氣度或是為國家加油,人家發自內心喜歡,才會對其背景文化感興趣。說到資源,Yohangza又是乾冰煙霧又是音響音效的,在傳統上不搞燈光音響的Globe是有那麼一點點「作弊」的嫌疑,但誰在乎呢?我們都看了一場好戲,帶著滿意的心情離開,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事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