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團/ Meno Fortas, Vilnius (立陶宛)
語言/ Lithuanian (立陶宛語)
經過長達一個半月的接力長跑,Globe to Globe終於到了尾聲,這場之後,就要開始由東家Shakespeare’s Globe接手展開自己的檔期,作為外賓的壓軸獻藝,主題則是赫赫有名的”Hamlet”,扛鼎的卻不是跟故事背景有連結的丹麥或挪威,而是來自立陶宛的Meno Fortas劇團。顯然這般乍看之下有點突兀的決策有其理由,Eimuntus Nekrošius的製作展現出強烈的瘋狂,甚至帶有異教徒的奇異風格,也許很多地方過於前衛抽象,整體營造的感覺卻十分貼近一個在爾虞我詐的宮廷環境裡,如履薄冰想要為父報仇的王子心境。處理莎翁這種高壓緊張的劇碼,使用異教徒儀式般的詭譎氛圍並非新鮮事,不只劇場,Polanski和Welles的Macbeth都具備此種元素,但”Macbeth”畢竟本身巫婆的預言起到關鍵性的功效,拿來大作文章較不足為奇,”Hamlet”除了鬼魂這個莎劇並不少見的意象,沒有太多相關的本文依據,導演創造出的手法更顯主導全劇的樣貌。而且Nekrošius用了很多冰與火的象徵,一方面搭配大量皮草的服飾示意北國風情,另方面則作為角色內心的隱喻,Hamlet之父的魂魄向Claudius顯現的時候,並沒有一個實際的演員扮演鬼魂,而是一個巨大的冰塊自吊燈上漸漸融化,不斷滴落在Claudius的臉龐上,無聲無息卻惹得Claudius越來越沉不住氣,終於發狂動手打爛冰塊和蠟燭,這樣的手法其實更能傳達人感受到鬼存在的情況。同樣地,後來Claudius糾結於自己弒君的過往,觀眾看到的是他拿著兩樽巨大的透明酒杯,用手撈著裡面的冰塊移過來移過去,以及舉杯喝個幾口,或吞或噴,神妙地展現其與心魔鬥爭的迷狂,冰和水無時不刻都在交融,怎麼分別都是徒勞,喝飲的動作更表達了欲除之卻深植腦體的心理狀態。Meno Fortas的演員就這麼地在極端超現實的架構下,各個都走在生命的最邊沿,被瘋狂和躁鬱壟罩,必須像對著空氣揮拳般,向命運疾聲吶喊,但等著自己的只有悲劇。這齣立陶宛版的”Hamlet”讓滿場觀眾屏息兩個多小時,跟著捲入歇斯底里的離奇世界,相信過了很久以後記憶仍將鮮明,Meno Fortas向世人宣告了自己的能耐,不論跟哪來的多少劇團相比,他們都是閃亮的晨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