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夏天,大西洋兩岸都掀起了一陣Ellen Gallagher旋風,倫敦Tate Modern的”AxME”是這名90年代中期崛起的美國非裔藝術家,在英國首度的大型回顧展,此後還將巡赴芬蘭、德國,同時間紐約New Museum則舉辦了”Don’t AxME”特展。媒材涵括素描、油畫、拼貼、影像和裝置,神話、儀式和流行元素形成的特質,Gallagher的作品往往可歸類於與他自身息息相關的兩個母題:種族和性別。鉛筆、油彩、剪紙、塑像用黏土等創造的”Negroes Ask for
German Colonies”取名自哈林區激進份子Hubert Harrison的短語,Gallagher形塑了20名有色人種帶著假髮的頭像,粉紅色眼睫毛塗料和白色(未著色)頭髮,仿擬流行刊物排版的方式,呈現黑權思想的興起與消費廣告存在的種族差異暗示。這種風格一直在Gallagher的創作生涯延續,”Pomp bang內容為”32X12幅頂著各式金髮的黑人女性,其後野心更大卻仍保留極簡風的”DeLuxe”系列,拼貼大量五六零年代Ebony和Sepia等黑人雜誌裡直髮、美白的產品廣告,檢視了西方社會普遍對非裔族群的刻板印象,以及黑人社群對自身認同的焦慮,透過Gallagher作品,我們可以充分體認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者對於自我膚色認同的呼籲,「黑色美觀」價值的建立,為自己血緣驕傲的訴求,確實有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除了流行元素,歷史事件與人物也是Gallagher喜愛處理的主題,同樣地,幾乎都和非裔群體有著重要的關連性,例如獨腳踢踏舞者Peg Leg Bates,以及1932到1972年間,和惡名昭彰的阿拉巴馬州Tuskegee以黑人做梅毒實驗扯上關係的護士Eunice Rivers等等,都曾成為Gallagher創作的泉源。做為居住英國的華人,我和非裔族群的關係不是那麼密切,那段抗爭、覺醒的歷史多是從書籍和記錄片中習得,欣賞”AxME”展更多是從知性的角度理解,就純粹美學的方面來說,Gallagher低調、克制,又細緻的線條與色彩,背後卻又常帶著巨大的議題,是最吸引我的部分,而特別能夠突顯此特色的,是他一些呈現海洋特徵的作品。Gallagher學生時期曾受海洋教育協會資助,隨船各處研習海洋學知識,他鑽研繪製微小的翼足動物,或許這也是造就他細膩工筆的鍛鍊之一,但海洋經歷帶給他藝術創作最大的收益,可能是在這段時間聽聞Drexciya的傳說,Drexciya傳說的背景其實相當淒慘,講的是人口販賣盛行的時代,一群黑奴孕婦在航行途中被拋進大西洋,他們在海洋生產的下一代,具有水裡呼吸、生活的能力,成了一種海底的新人類族群。”Watery Ecstatic”系列融合筆繪、水彩、剪紙營造的奇幻美感,”Bird in Hand” (形象源自Peg Leg Bates)以水母、珊瑚等海洋生物點綴的獨腳海盜,皆與Drexciya關係密切,即使不說一般人恐怕難以察覺,而這大概就是我個人最喜好Gallagher的地方,他的藝術不只是議題發聲的平台,不只停在一項概念上面,他走得更遠,繼續思考、雕琢、發揮,甚至刻意不大肆張揚,在當代藝術的潮流裡的確難能可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