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1日 星期四

Seagull/ Round 2

The Factory可以說是劇場界的Dogme 95,一開場,導演解釋將會是一齣需要觀眾幫忙的戲劇,每一幕演員有20秒跟台下借合適的道具,甚至拉幾個臨時演員上去,如果一直看下去的話,會發現雖然劇情是照Chekhov的劇本發展,但發揮是極其自由的,大量演員把自己背景元素帶進對白和動作,連角色名稱都直接改成演員的本名,說話習慣、待人接物的方法、時不時來段嘲人諷己的對白,The Factory把”Seagull”從帝俄和蘇維埃交接的時代搬到今天的Cornwall竟是如此自然可信,彷彿就是街坊鄰居發生的故事般,完全將時空文化的藩籬消弭於無形。這群演員的精湛處並不止於臨場運用剛拿到手的物品,演出的時候很大的時間是在台下進行,有時拿觀眾當朋友一樣攀談聊天,有時吵架就當作尷尬的路人,還有當成說心裡話、詢問意見的摯友等等,訓練和反應的紮實優異令人嘆服,我從來沒看過刻意設計得如此鬆散的Chekhov改編,不過我倒是深信Chekhov本人會喜愛這樣的詮釋,因為The Factory的”Seagull”實在是太貼近Chekhov的精神。當然,除了劇團的出色呈現,同時也說明了Chekhov劇本歷久不衰,甚或有隨時間越來越受推崇之趨勢的原因,他對日常生活細節的刻畫,和對人類共同所遭遇的困境與挫折的觀察入微,都使Chekhov的通俗劇雖然沒有20世紀以來劇場強調鮮明表現方式和使用新思想作論據的潮流,卻更容易引起共鳴,Chekhov所提出的命題,都是大眾群體所面對與經歷的社會樣貌。
“Round 2”本身的形式就更突顯The Factory的特色,列出八個劇團新原創的劇名,都是短劇,每齣時間不超過十分鐘人數不超過三人,導演隨機請觀眾決定哪位演員飾演哪個劇本裡的角色,由於時間的關係,當天最後共演出了七個劇本,雖說無法看到全部,但已足夠證明The Factory的能耐,不單是個人的才華,更是作為一個整體的平均發展和搭配默契,The Factory絕對是英國現今最值得引頸期盼的劇團之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