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Stachka (Strike)

英國連天騷亂不止,離家不遠的Uxbridge和Slough都有狀況,以致於出現下午四五點出門整條High Street的商家全拉下鐵門的難得情景,即使我對員警從來沒有好感,也認為警方的傲慢和對權力的濫用造成較欠缺資源的階級和族群積怨已久,但對這次到處趁火打劫的青少年更是沒有絲毫認同可言,雖然他們用手機和網路避開重兵的游擊方式有其成功之處。我向來不反對反政府,可看著他們在街上隨意燒搶、攻擊路人,受訪時連自己的訴求都搞不清楚,不過就是想耍壞使痞,那只是人性邪惡的展現,純發洩的無政府主義跟左派工運學運的理想天差地遠,最近在看日本新浪潮的電影季,讓我想到當年保安鬥爭和全共鬥的飆昂歲月,衝進國會佔領學校讓當權者聽到自己的聲音才是該做的抗爭,而不是對在地民眾攻擊,造成社區恐慌。我想這場亂七八糟的暴亂最終大概僅會給本來就對工人階層和少數族裔有敵意的保守黨政府凝聚大多數民意,讓這個到處都是監視器和配槍警員的員警國家有更多理由剝奪老百姓的權力。
Cameron宣稱警方在必要時可以動用水喉驅趕倒是給我一連串和事件本身無關的電影聯想,首先想到的是Spike Lee的Do the Right Thing裡白人員警執法過當殺死了一名非裔青年,引起地區的暴亂,而從這裡又聯想到Eisenstein的Strike裡鎮壓的片段,兩個片段不論在節奏、鏡頭取向,甚至在時間上都有很大的相似處,我不認識Spike Lee,無法向他求證,但對剪接和構圖皆苦心經營,又在大學教授電影的Lee,是非常有可能在此向老前輩致敬。向Eisenstein致意的電影真是多如牛毛,The Untouchables滑下階梯的嬰兒車取材自Battleship PotemkinJust Cause橋上飛車追逐來自於October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可見這名俄國的蒙太奇先聲在影史上的影響多麼鉅大,就個人而言,雖然也是無法證實,我甚至懷疑Hitchcock在Birds裡著名的群鳥攻擊學生的戲也存有Eisenstein的血統,一樣的,和Battleship Potemkin的鎮壓在時間長度與攻擊方和被攻擊方的位置都十分類似。
就蒙太奇的理論和實驗而言,Strike可說是Eisenstein的成熟和奠基之作,在畫面、敘事和人物設定上都環環相扣,互為指涉,Eisenstein把電影當作科學公式般運用的風格達到一個高峰,資產階級和其走狗都用動物的形象來借喻,警長怒捶桌子將墨水打翻在紀錄工人住處的地圖,接著屠夫作勢殺牛的隱喻,工人和機械的關係與經常出現的水與圓圈的型像符號等等都令人印象深刻,從此速度和剪接交織的影像特色主導Eisenstein與蘇聯,甚至半個世界的電影,直到,聲音的出現。

(Kino: Russian Film Pioneers)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