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團/ Habima National Theatre, Tel Aviv (以色列)
語言/ Hebrew (希伯來語)
Shylock這個負面的猶太人角色,兇殘、算計、放高利貸,現在看起來當然有點種族偏見的問題,近代劇場已經很流行將此角色轉變為受打壓者的瘋狂反撲等方法試圖使”The Merchant of Venice”與時俱進,這次Globe to
Globe處理本劇的是來自以色列的Habima National Theatre,平反Shylock想當然是創作重點,Ilan Ronen領導的團隊運用了許多方法,添加了不少細膩的橋段和動作,務使該角色更人性、更全面、更值得同情,可以說主角的位置慢慢地從Antonio移到了Shylock的身上。第一幕戲剛開始Shylock走在威尼斯街頭,遇到狂歡過後,戴著面具的Antonio一行人,他們無來由捉弄這名落單的猶太人,最後還痛打了他一頓,活脫脫就是A
Clockwork Orange裡Alex一幫人的行徑,連穿著打扮都有幾分相似。之後靠的便是Jacob
Cohen出色的演繹方式,Cohen所詮釋的Shylock並沒有太張揚的個性,雖然有些時候依然會情緒波動,但整體而言相當淡定,有點逆來順受,看破世間詭詐的智慧者形象,在法院裁判時得理的時候據理力爭,在大勢已去被算計的時候摸摸鼻子認命接受,反倒是其他前來陪審或法院本身的人物都披著黑色披肩,臉上安著一付巫婆般的假鼻,彷彿他們才是邪惡的一方。此外,Cohen在處理幾次打擊的時候,呈現的方法都不同,發現女兒Jessica跟人私奔後,一個人失神無語地獨自坐著,被剝奪一切並強迫改信基督教後,無助地在地上痛哭,全戲的最後,Bassanio和Portia,Gratiano和Nerissa,兩對情侶誤會盡釋大團圓,收尾的是Shylock提著皮箱沿著舞台前榬走一圈,暗示走到哪都被欺壓的猶太人,又再次踏上旅途流浪。在這個”The Merchant of Venice”裡,Shylock的確是非常突出的角色,加上諸多人性的成分之餘,Ronen也沒忘了幽自己猶太人愛錙銖必較,不肯吃虧的民族性一默,每次Shylock拿出合約一展開,都是誇張地長,從舞台一端拉到另一端都拉不完。但Habima的製作最大的問題也就在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塑造Shylock一個角色上面,其他人物同時就被犧牲掉了,導致整個敘事看起來有些不通順,我並不反對顛覆原作,甚至喜愛看到新閱讀視角的嚐試,只是”The Merchant of Venice”的主線劇情其實並非環繞著Shylock,有關Antonio和Bassanio等人的友情和愛情際遇的篇幅更多,問題來了,這班非猶太人的主要角色已經為了服務歧視猶太人的功用被安上許多負面的行為,要觀眾看著投入「惡人」的生活,還要時不時地切換善惡兩極的本質,讓人無所適從。莎翁筆下的Antonio確實有些種族偏見,也藉由Shylock的話語指出此點,但比較像是當時整體社會對猶太人的觀感,也不大影響他人格上的其他特質,一旦為了合理化Shylock對Antonio的仇恨,Antonio的性格出現不少幽暗的陰影,卻又沒有任何鋪陳和解釋,斷裂和不協調感就開始浮現,這是Ronen最大的缺失,他可以做的動作其實很多,花點心思自圓其說,或是形塑一個分裂的人格,乃至於讓角色的重要性減低等都是可行的手段,但Ronen都沒有使用,因此全然拖垮了一齣戲,也可惜了其他諸如Portia出場如同娃娃玩偶和拆解禮物時頭套著寶箱等有趣的設計。
此劇目場內場外的氣氛十分緊張,場外大批支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群眾舞著國旗喊著口號被警察隔在兩端,進場的安檢視我這輩子遇過最嚴格最不好的經驗,又是電子儀器又是搜身,而且一次又一次不禮貌的口吻和身體接觸,已經經過X光掃描的包包和皮夾還被翻開問了一堆蠢問題,背包就算了(雖然裡面就一本書和一件薄長袖),亂翻錢包的必要在哪裡就實在難以理解,好笑的是,折騰了半天,演出時還是有三四次被掏出巴勒斯坦國旗的抗議者打斷,看樣子他們也沒有特意藏匿,而且被一大堆保安像防賊一樣盯著看戲著實不太舒服。我個人向來支持巴勒斯坦人對以色列的抗爭,但有沒有必要在演戲的時候抗議卻有些意見,畢竟來是想好好地看場戲,抗爭似乎可以留在場外,不過我也必須說,很多以色列人的心態如果不改變,那麼他們不管走到哪都還是會碰到類似的遭遇,當時全場有三四次的抗議,一次無聲三次有言語訴求,都是立即被帶出場,我注意到通常觀眾都是回以噓聲和不奈,但在一次聽到「巴勒斯坦人也是人,也有人權」的時候,現場不少人是報以訕笑嘲弄的回應,顯示仍有一批為數相當的以色列人認定巴勒斯坦人是次等公民,不配和他們享有同樣的權利與保障,另外就是場外兩造發的傳單我都有約略地瀏覽一下,內容大多可以預想得到,支持巴勒斯坦的控訴以色列強佔土地,實行種族隔離,支持以色列的強調以色列是中東地區最自由最有人權的國家,猶太人在各個方面對人類的貢獻都非常偉大,並強調藝術不應該被政治訴求綁架,但反方的傳單上寫著,三個星期前巴勒斯坦Ashtar劇團要動身來參加Globe to Globe的時候,曾在特拉維夫遭受警方刻意的阻擾,導演Iman Aoun甚至被包括脫光衣物的侮辱性安檢對待,如果此言屬實,那麼以色列人的政治不干預藝術論點似乎也站不太住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