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o
People大概是所有Dreyer電影裡最被忽略的一部,也是目前唯一沒有DVD發行的作品,而且令人不解的是這齣普遍被認為Dreyer較失敗電影的出現時間,是在導演創作生涯後期,創作和經驗最成熟豐沛的階段,原因是什麼,頗耐人尋味。根據半個多世紀前當時的看法,Ebbe Neergaard在論述Dreyer的專文(收錄在BFI出版的”Carl
Dreyer: New Index Series no. 1”一書)裡認為,此片未能成功的主因是在於Dreyer沒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演員,Two People是個特意設計簡單的電影,即使在風格原本就簡約的Dreyer作品裡仍屬一種極限,全片幾乎就是男女主角兩個人從頭對手戲演到尾,配角只有兩位,而且出現時間很短,只在回敘時帶到一下,劇情發展和電影播放時間也大致相同,如此高度專注在特定演員身上的作法,選角成功與否自然格外重要。Neergaard提到與其任用現在我們看到的男女主角Georg Rydeberg和Wanda Rothgardt,Dreyer原本屬意由Gunn Wallgren和Anders Ek擔綱,這兩名後來都成為具份量的演員,當時尚沒沒無聞,電影公司不願意拿新人冒險,還丟出了女方不夠漂亮男方喉結太大的理由迫使Dreyer易角。Neergaard認為演員和角色氣質的不相符造成了最大的敗筆,我對四名瑞典演員都不甚了解,很難判斷這樣的說法有幾分道理,但卻注意到本片在運鏡和構圖上不若以往嚴謹,有些時候鏡頭拉到位置又移動了一下,此類的小細節在向以對畫面要求幾近苛刻的Dreyer而言,非常不可思議。不論是Neergaard說到的選角還是我看到的枝微末節,背後顯示的都是Dreyer對這部藉推銷Day of Wrath躲避德國威脅,在瑞典拍的小製作電影,實際的掌控權力很小,縱使把規模和風格刻意減縮,仍然無法達到自己的預想,Dreyer後來在法國接受Cahiers du Cinéma訪問的時候,甚至拒絕為Two
People負任何責任,宣稱此片「根本不存在」,難怪現在討論Dreyer電影時這部作品的名字幾乎都被完全抽離。但平心而論,Two People並非荒腔走板的電影,還是有一定的素質,極簡的風格以及倒敘段落運用影子呈現角色和威脅,都是精妙又能突顯Dreyer特色的設計,還是有值得一看之處,雖然夾在Day of Wrath、Ordet、Gertrud等被供在神壇上的作品當中確實突兀了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