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5日 星期六

Globe to Globe: Titus Andronicus

劇團/ Tang Shu-wing Theatre Studio, Hong Kong (香港)
語言/ Cantonese (粵語)

有對自己胃口的,當然也有不投所好的風格,不過觀看香港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前身為無人地帶)的”Titus Andronicus”卻是一種很奇異的感覺,照理說這樣簡約的設計和直接的表演方式,照理說應該會符合我個人的偏好才是,但結果卻全然相反,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還滿堪玩味的。我認為很重要的因素是,整體設計有點過分符合一般對「現代小劇場」的預想,拿開場的一幕來說好了,應該要是令人讚嘆的安排:所有演員坐成一排面對觀眾,身著簡服閉眼冥想,然後分別向著前方對戲,隨後才拿起放在前面摺疊整齊的戲服穿好進入主戲,聽起來很不錯很富心思,只是,看著一群穿著棉質服裝,像是無印良品廣告的演員,繞著屬於自己的椅子做戲,實在有點太文青,太知識份子,太雅痞資產階級品味,再一次,太現代小劇場(好笑的是,我自己其實不知道現代小劇場的定義是什麼,除了現代舞好像從來也沒看過穿成這樣的劇場演出,之所以會刻意提出來,是因為聽過不少人對當代劇場的想像就是如此,所以究竟是我戲看太少在大放厥詞貽笑大方,還是因為有些cliché已不常見就不得而知了)。”Titus Andronicus”可能是Shakespeare筆下最為殘酷的悲劇,一連串不停頓的陰謀、殘殺、強暴、冤屈、復仇,教人不忍地從頭屏息到最後,鄧樹榮工作室的演員也交足功課,始終把那份悲憤的張力維持在一個高點,到尾聲的大屠殺綻放出駭人的氣勢,但挑剔點來說,原劇作本來就營造了這樣的氛圍,劇團就是完成了任務,要說什麼獨到的閱讀或風格似乎也沒有見到,這倒令我有些意外,不管喜不喜歡,開場的鋪排確實野心之舉(至少就把演員和演員及和觀眾的位置解構上而言),之後反而沒有什麼特別的手法,就本分地把戲紮紮實實地演好,不能說不失望了點。最後再容許我對一點芝麻小事抱怨一下,當Titus決定吹起復仇的號角,往羅馬帝國進兵的時候,他昭告天下自己的冤屈和羅馬皇帝的不義,向觀眾散發傳單,雖然說是在英國演戲,台下不是各個都看得懂中文字,好歹也用毛筆或鋼筆寫張工整或龍飛鳳舞的好字,飛散出一疊歪七扭八像小學生拿麥克筆寫的文字未免太不夠誠意。還是句老話,看戲主觀的很,鄧樹榮工作室的”Titus Andronicus”不甚對我的胃口,同樣地可能我喜愛的Vakhtangov的”Measure for Measure”或369gradi和Lungta Film的”Julius Caesar”也有很多人認為做作而搖頭嘆息,38齣戲,總是會有喜歡與不喜歡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