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Castilian Spanish (歐陸卡斯蒂利亞西班牙語)
處理來自五湖四海的語言,Globe to Globe的作法是顯示正在發展中的劇情提要,而非逐句完整地翻譯台詞,是要觀眾不要太過份專注在字字句句上影響欣賞表演的整體性質,還是有些劇團即興的互動較多無法先行準備妥當字幕,或有什麼其他的原因,我不得而知,不過劇場是種視覺功能非常顯著的媒介,一路看下來,靠著提綱也沒有出現任何對劇情不理解的狀況。即使如此,患得患失者如我還是有做點準備,拜科技發達之賜,我下載了全套莎劇劇本的app在手機裡,每天搭車去看戲的途中,特別碰到沒看過或不熟悉的劇碼,就用極快的速度瀏覽一次,間中若是遇到瞬時沒看明白、漏失、放空等情形都不會回頭檢視,要的只是擷取整體的感覺和大略了解故事的發展,除了我本身懶散成性,不求甚解的個性,也是希望能夠盡量不要剝奪跟著戲劇探索的樂趣。有趣的是,這一個半月是前閱讀的經驗,剛開始是歷史劇吸收地最好,喜劇則不佳,到了後頭情況卻倒過來了,喜劇越看越有趣,甚至常常得要壓抑回看錯漏笑點的衝動,反而歷史劇有點讀得索然無味,有時候到了劇場開演前只得幾個片段的印象,”Henry VIII”在當時即屬此列最嚴重者,但我的運氣不錯,住在英國大概很難不對Henry
VIII這位王權到達高峰的都鐸王朝君主有一定的認識,長年來太多的景點、展覽和影視作品都和此人有關,特別是他為了離婚和羅馬教廷分裂的事蹟,更是歷久不衰的題材,而莎翁筆下的”Henry VIII”剛好就是處理這段重要的英國歷史。Globe to Globe常常在挑選劇團地區頗見巧思,面對Henry VIII這樣突顯英國主體性,甚至國家認同的強勢形象,似乎只有英國人自己才最適合製作(或更準確地說,英格蘭人,Henry VIII是第一位同時擁有愛爾蘭王銜的英格蘭國王,英格蘭貴族也從他治理的期間首次進入愛爾蘭的酋長會議,他主政時期並將威爾斯併入英格蘭的版圖,且職掌法國領土),然而負責此劇的卻是來自馬德里的Rakatá,最主要的切入點就是被Henry VIII遺棄,拿之與羅馬教廷分裂的首任妻子Catalina (Catherine of Aragon),Catalina的出生地位於馬德里附近,可以說很大的成分,Rakatá的”Henry VIII”是從Catalina這樣一個悲劇女性的西班牙視角觀看英國崛起,自然和英國人審視這段歷史的趾高氣昂完全不同,Catalina王后受民愛戴,連理24年卻遭棄的悲劇性質被格外關注,尾段Catalina對自己對人民的哀嘆與託付,篇幅和感性遠遠高於Henry VIII與Anne Boleyn的結合和其象徵的皇權大張,以及嬰兒Elizabeth I出生表現的王室延續場面。簡單地說,Rakatá有其獨到的地方,如前述的視點位置,還有一些像是藉由雙人舞呈現國王和Anne Boleyn的進展,演員也都十分投入其中,但全體看來有點照著劇情把歷史沿革交代完成的感覺,並沒有太振奮人心的印象,這是劇團就是如此,還是因為我對歷史劇的逐漸麻木,還真理不清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