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團/ Shakespeare’s Globe, London (英國)
語言/ English (英語)
奧運期間很多訪客對英國人就算在冷門,或是沒有地主選手的項目也能坐滿全場,熱情加油的場面讚嘆不已,一個熱愛運動民族的形象成功地烙印在世人腦海,英國人當然是愛看運動賽事的,但這樣狂熱的現象,英國人無可救藥的愛國情操恐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管怎樣都得展現大不列顛子民自信、光榮的一面。藝文方面亦是如此,英國本土創作者幾乎佔據所有規模較大的展演平台,Shakespeare、Hitchcock、Hirst、Heatherwick Studio等赫赫有名的人物皆雄踞一方,在此氛圍下,Globe to Globe會拿”Henry V”作世界劇場的終結與主場劇團的起點之轉接,並不令人意外。”Henry V”講述大英國族的一個關鍵時刻,”Henry IV”二部曲裡年少輕狂的Prince Hal已成長為成熟的國王,百年戰爭鼓舞麾下將士,用謀略於Battle of Agincourt擊潰法軍,奠立英國在歐陸威望的基礎,莎翁的筆下,Harfleur包圍戰前國王一席慷慨激昂的演講,已然成為愛國主義的著名象徵。不僅Globe,BBC2今年莎劇改編的四集電視電影”Hollow Crown”也以此劇當作壓軸,國威浩蕩的氣氛充斥著英倫的每吋空氣與土地,老實說,我對鋪天蓋地的本土風潮有點吃不消,對愛國主義也沒有特別的好感,固然Globe製作有一定的水準,Jamie Parker主演Henry V亦是不二人選,有著一副英明神武的青年才俊臉龐,2010年更在Globe飾演過Prince Hal,具有傳承延續的象徵意義,然而,這個四處瀰漫英國驕傲的夏日已經開始讓我感覺有點過份張揚。”Henry V”並不一定非要搞得愛國色彩如此濃厚,過去也曾改編為反戰思想的案例,無奈這是個奧運年,企劃團隊自然不會有任何反高潮的想法,Globe to Globe終究還是像每年的Prom一樣,結束在英國人民自我認同的亢奮中。
1 則留言:
我第一次在德國看到德國人瘋足球盃
也真的被他們的熱情驚嚇@@
德國人的愛國主義也很強烈
妳知道的
其實台灣現在講本土化
也都一窩蜂這樣
可是說實在的我並不捧場~~~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