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A Torinói ló (The Turin Horse)

188913,正借宿拜訪都靈友人家中的Nietzsche,在廣場上看到一名馬夫正鞭打自己那匹不肯移動的老馬,Nietzsche跑過去用雙臂環抱住老馬,將頭埋在其胸膛上痛哭起來,哲學家哭暈了過去,也有說中了風,醒來後,便瘋了。記得第一次讀到這故事的時候,內心滿是傷痛,不僅因為Nietzsche是我人生啟蒙至為重要的思想家,更由於一名相信以痛苦成就精神力量,曾言「受苦殺不死我,只會使我更堅強」的心靈,究竟在老馬身上領略到什麼樣的苦痛,以致全然崩潰,讓在自傳”Ecce homo”前三章以「為什麼我這麼有智慧」、「為什麼我這麼聰明」、「為什麼我會寫出這麼出色的書」為題的曠世天才狂人,對其母說出”Mutter, ich bin dumm”,在沉默與狂癲中渡過生命最終的十年時光。匈牙利導演Béla Tarr並沒有追尋都靈事件後Nietzsche的生涯,而是拿這個故事為楔子,探討老馬的下場,當然,Tarr所要深掘的,不是馬,而是人。The Turin Horse從一段長達7分鐘,馬夫趕著馬迎著朔朔北風回家的長鏡頭開場,交代接下來六天父女生活的樣貌,日復一日重複著相似的動作:女兒早起打水,幫右手癱瘓的父親穿衣,整理馬廄,滾水煮馬鈴薯,兩人沾著鹽徒手進食,只是情況一天比一天嚴峻,賴以維生的老馬打頭一天便拒絕勞動,更開始不飲不食,最後連井水都乾枯了,沒有交通工具,又受限天候惡劣,困在家徒四壁屋裡的父女,要如何生存下去?The Turin Horse擁有Tarr最鮮明的風格標識,冷峻深邃的黑白色調,以及悠長的長鏡頭,這兩者加上刻意低調的劇情,卻不覺平淡無味,相反地,這部超過兩個小時卻只有30幾個鏡頭的電影,處處流露著一種生活帶來的迫人末世氛圍。影片除了旁白和叫呼吃飯等瑣事,基本上只有三段看似無關旨要的對話,但我認為這幾段被特意淡化的段落,傳遞出電影的潛在思想。第一段發生在第一夜二人已經就寢,黑暗中父親問女兒有沒有注意到聽了50幾年的木蟻蛀蝕聲消失了,兩人有一搭沒一搭,說不出什麼所以然,不過是不經意的對話,卻預示著平靜裡巨變的降臨。第二段是有個來討酒的,對著父親講了一大堆現下毀壞墮落的大環境,是人類還是自然力量造成的早說不清楚,越到末後越有種不破不立,災變與正義共生的意思,雖然從頭到尾不吭聲的父親最後一句這是垃圾見解隨口打發討酒客,此席話語確有世道混亂混沌和某些Nietzsche式諸神之黃昏思想的影子。再來就是突然嬉鬧而至的吉普賽人,被驅趕臨走前一名老人交給女兒一本類似聖經的書籍,爾後女兒閱讀的時候,才顯示此書並非聖經,而是編劇László Krasznahorkai 撰寫描述神聖被侵犯,聖所頹傾受玷污的「敵聖經(anti-Bible)」,顯然有Nietzsche上帝已死的淵源Béla Tarr宣稱他所想講的一切東西都已在本片中呈現The Turin Horse為其封刀之作,回想我首次接觸他的電影是Werckmeister Harmonies,從那頭廣場上造成暴亂,具雙沉靜哀傷眼睛的鯨魚屍體,到水枯油盡,勉勵「你必須吃」卻自己也停下手,甚至連四目相望都太沉重的父女,Tarr追尋人性,及環境,帶來毀滅與混亂性力量的源頭,確實已經推展到了最根本最純粹的階段,很難想像還能夠有任何新的創見,收山之決定可以理解,只是Tarr此片上映時不過56,尚處創作的盛年,肯定還有無盡的才華仍未展現,觀看The Turin Horse可說是讚嘆與惋惜並存難分的體驗,私心盼望,Tarr有天還是會技癢回鍋拍片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尼采這段故事很有意思
在我所有相關尼采的著作中
沒記載過這段
真是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