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My Fair Lady















有朋自海峽對岸來,今年買Proms票的時候特別問了哪一場雅俗共賞適合攜友同觀,親切的櫃台小姐推薦”My Fair Lady”。想想確實如此,這齣最早在1956改編George Bernard Shaw “Pygmalion”Broadway音樂劇Alan Jay Lerner負責歌詞對白Frederick Loewe譜寫樂曲,說的是Professor Henry Higgins和友人Colonel Hugh Pickering打賭,要把賣花女Eliza Doolitle改造成窈窕淑女的故事,裡面許多歌曲既朗朗上口,又能輕鬆詼諧地反映角色個性,Eliza”Just You Wait”天真執著,其父Alfred“With a Little Bit of Luck”十足不負責之賭徒性格"A Hymn to Him (Why Can't A Woman Be More Like a Man?)" 充分呈現Professor Higgins不解風情的自負大男人個性,逗趣的"The Rain in Spain"則好玩不戲謔地交代了「調教」辛苦的過程,而最後高高在上教授的必須回過頭來學習怎樣放下身段贏回美人芳心,林林總總的鋪排設計,完全呼應Eliza縈繞全劇的主旋律"Wouldn't It Be Loverly"”My Fair Lady”就是齣千方百計讓觀眾感覺"Loverly"的戲劇。承繼40年代諸如”Oklahoma”South Pacific”等社會探討性質明顯的傳統,加上輕喜劇元素,歌曲又動聽的”My Fair Lady”旋即獲得巨大的迴響,風潮席捲大西洋兩岸,從Broadway紅到West End,而且到此”My Fair Lady”尚未攀上最高峰1964George Cukor將之般上大螢幕,找來最迷人的Audrey Hepburn飾演Eliza”My Fair Lady”成為音樂劇經典,傾倒一代接著一代的男男女女。當初買票的時候並沒有預期會以完整的音樂劇形式上演,畢竟一個編制整齊的John Wilson Orchestra安置在舞台中央,可用的空間便不多了,原本以為就是交響樂團演奏曲目,頂多有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安排演唱者或詩班上來演唱,想不到會看見全製作的表演、編舞、服裝,真是誠意十足。音樂方面,John Wilson明顯偏向電影版本較輕快自由的詮釋,甚至帶點Jazz風格,樂團和演員的互動亦頗密切,讓Proms以音樂主導的立意通順地執行,而演唱部分,West End資歷豐富的Annalene Beechey扮演Eliza,品質自不在話下,驚喜的是演Freddy Eynsford-HillJulian Ovenden,一把潤亮的嗓音引人注目,不輸任何主要角色,為整體戲劇增色不少,櫃台小姐所言不虛,”My Fair Lady”的確能營造個愉快的夜晚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奧黛麗赫本我非常喜歡
美貌氣質才華都有~~~

plusfu 提到...

我是來自海峽對岸的友人,多虧你是雅,我是俗,才能共賞如此動人表演,提升本人文化水平

l'exile 提到...

哪風雅得過你法蘭西人呢
英吉利海峽對岸的朋友

plusfu 提到...

再風雅也不及您這台英義混血兒,小女不過只能當八個月的偽法蘭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