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倫奧排球















奧運票難買,最想看的田徑、跳水、體操、游泳等項目看不到,只買到足球和排球的場次。觀看運動賽事,小時候在台灣最喜歡棒球、籃球,到英國逐漸迷上足球,老實說排球並不常看,但倒也絕非完全陌生,而且還勉強可說有點淵源,我們家老祖母年輕時候是鐵路局女排隊的成員,所以幼時如果電視轉播比賽,特別是女排,總是會一家人擠在沙發觀戰,記得當時強權好像是中國、古巴、美國和綽號東洋魔女的日本,另外就是童年看的日本卡通「勝利女排(アタッカーYOU!)」,也是很著迷,至於後來電玩”Dead or Alive Xtreme Beach Volleyball”就屬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排球賽安排在Earls Court,場館原是大型展場,設備自然不比新建的大型運動場,但空間寬敞,且飲食、廁所等區塊很多,拿來辦比賽綽綽有餘。倫奧之所以吸引如此多人參與,我想辦得精采熱鬧是很重要的因素,就拿排球賽為例,到現場不停有各項活動,啦啦隊炒熱氣氛,主持人串場訪問觀眾,帶領玩波浪舞、唱歌等遊戲,DJ放音樂和聲光效果更不在話下,比賽前還有螢幕介紹規則,引導觀眾認識此項運動,不至於看不出個名堂,間中亦有報導當天賽事的即刻新聞,整體包裝十分具吸引力。














和足球一樣,預賽票也是可以看兩場,第一場由土耳其出戰美國,首局土耳其初段一度拉開領先優勢,不過看得出美國實力較強,慢慢追回比分,開始扭轉局面,膠著階段土耳其尚能緊咬對手,打到2527才落敗,但在功虧一簣丟掉首局後,情勢變得較無懸念,美國隊直落三拿下勝利,191公分長人Destinee Hooker高達17次扣球,以及相同身高的Foluke Akinradewo 9次扣球外加全場最多5次攔網,為勝利最大功臣,土耳其方面則以Neriman OzsoyNeslihan Darnel表現最突出














巴西和塞爾維亞之戰兩造更加懸殊,除第二局塞軍三分惜敗,巴西一路領先,贏得相當輕鬆,得分點多,足見陣容堅強,Sheilla Castro 4Aces球加上7次扣殺最令人印象深刻194公分的Thaisa Menezes 95封也很出色。現場巴西的球迷最多最熱情,相信也給球隊注入很大的活力,值得一提的是,最後決賽就是巴西碰上美國,黃衫軍擊敗星條旗奪下金牌,也報了分組階段輸球的一箭之仇。














比賽當天還是奧運傳統「焦點中的焦點」,BBC資深體育播報員口中「運動界至高榮譽」,男子百米決賽,美土之戰便不時會聽到周圍在打聽開跑時間,老天也幫忙,美國連下三局早早結束,百米剛好在兩場之間,迴廊上的大螢幕前隨著時間接近,人潮越聚越多,隨著時間越接近950,人聲越鼎沸,陣陣騷動預示著終極之戰到來。結果Usain Bolt9.63秒破自己京奧的成績,擊敗這兩年不斷威脅地位的師弟Yohan Blake,衛冕第一飛人王座,徹底粉碎各界質疑的聲音。排球館大螢幕前全場歡聲雷動,紛紛擺出Bolt拉弓的慶祝姿勢,說他奧運最大最紅的明星真是實至名歸,而且今次百米決賽選手的實力可謂歷來最堅強,如果Asafa Powell沒有拉傷,便會創下全部8名健將都跑進10秒的紀錄,經過這樣激烈的競爭,Bolt的金牌成就了永恆的傳奇














寫了兩篇參與倫奧的文章,說了不少好話,所以這裡也必須講幾句反面觀點,奧運是個牽扯龐大經濟、政治利益的機構,帶來的爭議也不少,從準備時期造成市民不便、蕭條時期花過量金錢挹注、軍方以安全之名強徵民房屋頂裝設導彈,到外聘勞工住宿殘破擁擠甚至漏水等問題,都顯示風光背後不堪的一面,作為長期關注倫敦展演活動的我,也發現一個較少被報導,卻同樣令人髮指的事實,倫敦市政府為了應付奧運所需要的大量人力,竟強迫一些觀光客較少拜訪的美術館在倫奧舉行期間關門休息,其中包括伴隨餵養我知識眼界至深的ICA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ICA近幾年的影響力下滑不少,今夏請來Bruce Nauman舉辦特展,想藉著奧運重新擦亮招牌,想不到招此粗暴地對待,努力付諸流水。現代奧運在草創時期是運動和藝文並行的活動,後來因為文藝較難用量化數據審視,逐漸演變為運動賽事主導的現貌,但重身體忽略心靈的作法,完全違背從古希臘到現代奧林匹克追求完整建全之人的精神,對奧運是莫大的傷害與諷刺。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風光的背後好像都有醜陋的一面~~~

你了解得好仔細,觀點非常客觀!!!
讓我更認識深一些了!~~~

l'exile 提到...

客觀不敢說 說說自己的想法罷了
不過我對關閉美術館確實感到有點氣憤
對我來說
倫敦最美好的地方就在於多元 百花齊放的展演環境
為了主旋律犧牲較小的曲調
無疑是自我窄化的行徑 非常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