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

Manet: Portraying Life

巴黎d’Orsay”Olympia”沒來就算了,好歹也是別人家的鎮館之寶之一,隔沒多遠Courtauld Gallery”A Bar at the Folies-Bergére”也沒借來,好像有點面上無光。好在RA辦畫展的企畫素有聲譽”Olympia””A Bar at the Folies-Bergére”等名作缺席的Édouard Manet大展仍然十分有看頭,幾間展室細賞下來,不僅Manet的繪畫風格和背景將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對19世紀花都的藝文圈也會有相當的概念。走進展覽簡介的廳間,有一面牆是以Henri Fantin-LatourUn atelier aux Batignolles”為背景,這幅畫描繪藝術團體groupe des Batignolles的集會Manet坐在中間,拿著畫具正在作畫,一眾現在名氣響噹噹的藝文人士,MonetRenoirAstrucZolaMaîtreScholdererBazille等人站在周圍欣賞,讓我想到Fantin-Latour的另一作品 Hommage à Delacroix,一樣是藝文人士的聚會,BaudelaireWhistlerCordierBalleroyDurantyFantin-Latour本人都在其中Manet一樣居中而坐,兩禎畫作除了表現了Manet在當時圈子的重要性,現在看起來也象徵著他在繪畫與文學界交誼均非常深入廣闊,以及在藝術史上的定位。Manet自己一生也畫了許多文人、藝術家的肖像畫,此展不少入選。這亦是我一直以來對Manet最感興趣的地方。雖然他經常被歸類於印象派的一份子,但和其他被Salon拒絕的成員相較Manet始終渴望獲得Salon的認可,不願加入印象派組織的畫展,最後也遂其所願,受學院派接納,不過屆時印象派已經影響了整個繪畫體系,這是後話。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差異性,和Manet與傳統繪畫具更緊密的連結有關,此現象在第一間展室,畫家早期的作品裡便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少年Manet師承Couture,老師影響的筆觸外,特展強調的是Manet從歷代大師作品學習,並將當代活融入創作的過程”Fishing”和一幅Rubens手繪與妻子攜手在河邊散步的草稿諸多相似之處,整體構圖、人物動作和服飾皆如出一轍,顯見Manet鑽研前輩的努力,只是畫中釣魚情節並非17世紀法蘭德斯資產階級的閒暇寫照Manet筆下描述的其實是他那個時代巴黎人在近郊塞納河邊流行的活動,此方法延續整個創作生涯。把當代生活樣貌置入古典題材非但不是什麼新奇的想法,反而是西洋繪畫的傳統之一,例如威尼斯畫派或許多巴洛克名家都常把那個時代的人物、服裝和宴會情況放進畫裡,讓出資者藉著宗教及神話故事,暗地炫耀一下家業的富足奢華,或表現個人信仰之虔誠。從前述現象觀之,Manet無疑依循傳統,但不僅於此,Manet同時也是傳統的衝撞者,到頭來,Manet是個公社的支持者,活在啟蒙運動思想已發芽成熟的年代,與繪畫輝煌的過往不同,其反英雄主義,只關注真實發生的信念非常明確。他畫面最擁擠的作品”Music in the Tuileries Gardens” ,內含許多巴黎社交圈的名人,筆觸卻模糊、失焦,越居畫中間的群體越省略,前排最接近觀眾的人物以背示人,小孩也不強調童稚可愛的一面。Manet畫的不是人們希望傳達的形象,而是他所認知的真實景況,或者可以這麼說,畫的是他個人的印象,像好友Baudelaire所倡的漫遊者(flâneur),用自己的眼睛、感觸,記錄新時代巴黎變遷的樣子。故可以說Manet出身古典,卻打一開始就充滿反骨,甚至說他有意識,有計畫地挑釁傳統亦不為過,這種強烈衝突的特徵成為Manet最著名的印記,他帶著呈現人性黑暗的”Absinthe Drinker”和導師Couture決裂出道,邁入成熟期的Manet深受ValazquezGoya等西班牙畫派影響,節制色彩,側重使用黑色,營造光暗對比的技法,並依賴模特兒,曾說如果沒有模特兒便不知怎樣作畫。也就在這個時期,依照古典構圖與技法,使用模特兒的”Olympia”"The Luncheon on the Grass"讓學院派一片譁然Manet畢竟是帶著現代眼光的古老身姿,是操著昨日腔調的革命家。晚後期的Manet風格更接近一般認知的印象派,較多走畫室的大自然作品,本展還展出一張描繪Monet一家在草地上休息的畫作Manet發展出自成一套較以往更自由寫意,色調更明亮的風格。展覽最後,以畫家最喜愛的Victorine Meurent為模特兒的”The Railway”作為收場,少婦Meurent面對觀眾,女兒隔著欄杆向後望,畫中並沒有真正出現火車,女兒和觀眾看到的是一股白煙。RA是想藉此隱喻沒有”Olympia”"The Luncheon on the Grass"”A Bar at the Folies-Bergére”的展覽仍然無損認識Manet,還是更廣面地表示Manet的畫呈現了整個19世紀巴黎的相貌,我看都言之成理,賞完我確實不認為”Olympia”在不在場有那麼重要,個人卻對受西班牙畫派影響的作品過少感到遺憾,若是這時期的畫作能夠更多,相信會使展覽論述更為完整。

2 則留言:

牧羊女的風鈴詩坊 提到...

我雖然不是特別喜歡大城市
但對法國巴黎這城市所散發的氛圍
卻由衷喜愛,很喜歡巴黎!

我有一年在巴黎因為時間的關係
只能再選一個美術館參觀
最後選擇橘園而放棄奧塞
很感遺憾吧!!!
嗯,,,,,那裡的東西都是寶真是欣賞不完

謝謝你介紹的馬內!!!

l'exile 提到...

看來我們的愛好還滿相近的呢!
巴黎兩間以印象派收藏聞名的美術館
我當然很喜歡d'Orsay 但最私愛的卻是l'Orangerie
置身被Monet "Nymphéas"包圍的空間 再美妙不過 那是美術館該傳達種真正感受 走進畫中情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