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出生於Cento的畫家Giovanni Francesco Barbieri,以Guercino(源自其斜眼特徵)之名傳世,在大師如織的義大利繪畫史相較沒有那麼高的國際知名度,但他的作品廣泛地流傳至今,在巴洛克藝術的進程上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Guercino是我幾次在義大利旅行,尤其在羅馬,曾留意並漸漸認識的畫家,開始被吸引可能是因為他的油畫,特別中後期處理宗教主題的作品,十分具臨場感,很容易從同類型的畫作裡辨識。華沙國家博物館這次的Guercino特展網羅Cento地區多處美術館、教堂、宅邸的作品,加上羅馬Palazzo Barberini和波蘭本地的收藏,打造義大利本土以外最大的Guercino個展,一覽畫家平生風格的演進,對了解這名巴洛克要角的助益卓有成效。學徒制度向來是義大利繪畫的重要傳統,即使到了學院制度當道的今天,在畫品修復和聖像製作等業界,學徒仍然是主流體制,Guercino倒是個相對特殊的案例,當然,他也有扎實畫家工作室裡習畫的經驗,然而在幼年、少年藝術的萌芽時期,Guercino大部分時間是自習出身,16歲投入波隆那畫派Bebedetto Gennari門下學習,受其影響爾後遷居波隆那,逐漸闖出名號,受到波隆那畫派名家Ludovico Carracci的讚賞,而身在波城的他已帶有一些早期矯飾主義的風格,儘管一般認為此時的Guercino應該還未接觸到Caravaggio的作品。Guercino的歷練造成風格上的持續轉變,沒有根深蒂固的流派包袱,加上他是個不斷追求突破的勤勉創作者,在世時便以驚人的產量聞名,一輩子繪製了不下106楨祭壇畫,同時間完成約144幅其他主題的畫作,留下紅粉筆、油墨、流墨等素材的圖稿、風景和諷刺漫畫等類型畫更是不計其數,”Guercino: Triumph of the Baroque”特展幾幅不同時期、不同材質的創作,從面容細緻與大量留白背景的粉筆速寫,到後來越重構圖、光線呈現的草圖,都簡單且清晰地展示畫家的心思。Guercino發展到成熟穩定,顯現的是光影運動所造成的生動畫面,以及Caravaggio式生、死交爭的戲劇化效果,最明顯的例子莫過”Et in Arcadia ego (I too 〔was〕 in Arcadia)”, Arcadia是古希臘一個風光明媚,物產豐饒的行省,這個愛琴海邊人民安居樂業的地方成為世外桃源的代名詞,兩名牧人看著墓碑上的刻文,琢磨著字詞間的涵義,究竟死亡是哀慟的結束,還是前往世外桃源的過渡?約莫20年後法國巴洛克畫家Poussin也畫了相同主題的作品,或許更為知名,然而相對Poussin的平適、和諧,Guercino的光影對比較強烈,畫面直接呈現一顆人頭骨,老鼠、蒼蠅穿梭其間,無疑更突顯生與死的交鋒和震撼,一派Caravaggio的特徵,難怪Guercino會如此吸引我的注意。
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
Guercino: Triumph of the Baroque
17世紀出生於Cento的畫家Giovanni Francesco Barbieri,以Guercino(源自其斜眼特徵)之名傳世,在大師如織的義大利繪畫史相較沒有那麼高的國際知名度,但他的作品廣泛地流傳至今,在巴洛克藝術的進程上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Guercino是我幾次在義大利旅行,尤其在羅馬,曾留意並漸漸認識的畫家,開始被吸引可能是因為他的油畫,特別中後期處理宗教主題的作品,十分具臨場感,很容易從同類型的畫作裡辨識。華沙國家博物館這次的Guercino特展網羅Cento地區多處美術館、教堂、宅邸的作品,加上羅馬Palazzo Barberini和波蘭本地的收藏,打造義大利本土以外最大的Guercino個展,一覽畫家平生風格的演進,對了解這名巴洛克要角的助益卓有成效。學徒制度向來是義大利繪畫的重要傳統,即使到了學院制度當道的今天,在畫品修復和聖像製作等業界,學徒仍然是主流體制,Guercino倒是個相對特殊的案例,當然,他也有扎實畫家工作室裡習畫的經驗,然而在幼年、少年藝術的萌芽時期,Guercino大部分時間是自習出身,16歲投入波隆那畫派Bebedetto Gennari門下學習,受其影響爾後遷居波隆那,逐漸闖出名號,受到波隆那畫派名家Ludovico Carracci的讚賞,而身在波城的他已帶有一些早期矯飾主義的風格,儘管一般認為此時的Guercino應該還未接觸到Caravaggio的作品。Guercino的歷練造成風格上的持續轉變,沒有根深蒂固的流派包袱,加上他是個不斷追求突破的勤勉創作者,在世時便以驚人的產量聞名,一輩子繪製了不下106楨祭壇畫,同時間完成約144幅其他主題的畫作,留下紅粉筆、油墨、流墨等素材的圖稿、風景和諷刺漫畫等類型畫更是不計其數,”Guercino: Triumph of the Baroque”特展幾幅不同時期、不同材質的創作,從面容細緻與大量留白背景的粉筆速寫,到後來越重構圖、光線呈現的草圖,都簡單且清晰地展示畫家的心思。Guercino發展到成熟穩定,顯現的是光影運動所造成的生動畫面,以及Caravaggio式生、死交爭的戲劇化效果,最明顯的例子莫過”Et in Arcadia ego (I too 〔was〕 in Arcadia)”, Arcadia是古希臘一個風光明媚,物產豐饒的行省,這個愛琴海邊人民安居樂業的地方成為世外桃源的代名詞,兩名牧人看著墓碑上的刻文,琢磨著字詞間的涵義,究竟死亡是哀慟的結束,還是前往世外桃源的過渡?約莫20年後法國巴洛克畫家Poussin也畫了相同主題的作品,或許更為知名,然而相對Poussin的平適、和諧,Guercino的光影對比較強烈,畫面直接呈現一顆人頭骨,老鼠、蒼蠅穿梭其間,無疑更突顯生與死的交鋒和震撼,一派Caravaggio的特徵,難怪Guercino會如此吸引我的注意。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 則留言:
我初看這畫家的畫也以為和Caravaggio有關呢
不過這圖後頭風景的調子是比較柔和些
好像又和Caravaggio做了區分
總之我也覺得是件特別的畫
這畫家經你介紹才認識收穫良多
後頭你又提到20年後的普桑,,,
我覺得這個更有意思了
生與死,哲學的沉思
這類繪畫的主題配合牧歌田園式的風光挺吸引我的
正如你所言 Guercino相對Caravaggio還是柔和許多 也就缺少一些銳利和強烈明暗反差帶來的戲劇張力 可見Caravaggio今天備享盛名還是有他獨樹一幟的特質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