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經過South Bank的時候,發現Royal Festival Hall東邊的牆上正在放映著英國默片Paccadilly,如同當時默片公映的情況,這次名為Piccadilly Revisited的活動也是現場伴奏,除了眾多樂器外,還加上旁白,無聲電影配有字卡,自然是不需要旁白來推展敘事,所以旁白的功用反而變成和電影本文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是介紹30年代的倫敦,引領觀眾進入那個大戰以前,風華絕代,紙醉金迷的繁華帝都,影像本身有強烈的德國表現主義風格,大量玻璃和鏡子反射運用,以及多變的畫面構圖和鏡頭轉換,都顯示那是一個電影語言還未定型,正在蓬勃探索的美好年代,也藉由這些因素間接表現出一個追求未來可能性的時代氛圍。
Paccadilly同時也是第一位在好萊塢闖出名堂的華裔演員Anna May Wong到英國擔綱拍攝的電影,背景設定在倫敦的唐人街,就在Royal Festival Hall河對岸北方不遠處。現場演奏一直是搭配默片最契合的方式,許多音樂廳都會時不時請規模小至個人獨奏,大至整個交響樂團做無聲電影的音樂表演,以前上大學,每年也都會有一次這樣類似形式的活動,有同學拿著各式樂器輪番上陣,有些還在上面演起默劇,舞蹈,甚是用投影與手影等和畫面互動,大夥當然都是即興演出,和Piccadilly Revisited及在音樂廳裡經過仔細排練出來的難以相比,可是卻也多了許多有趣的元素,向來都是我最懷念的校園記憶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