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已經連續四年造訪Frieze了,人過中年備感時間飛逝,老實說觀展感受每年差不多,依然不是很適應高額的入場費、因市場潮流行成許多相似性高的作品大量湧現(同時連年出席亦使相同藝廊隔屆陳列的作品重複或相近)、攤位型態讓佈展效果大打折扣等問題相信在可見的未來難以解決,大概就會像其他定期的大型藝術展覽般,反倒變成特色。不過同時間,Frieze追求突破的野心也顯而易見,年復一年,更多裝置將展區像個巨大賣場的形象逐步扭轉,今年幾個少數,甚至單一裝置陳設,證明多元轉型成效卓著。有些藝廊則在畫作和裝置間取得美妙的平衡,例如參加Frieze Masters的Helly Nathmad London畫廊,打造一個關於法國畫家和雕塑家Jean Dubuffet的世界。在這個刻意圍成非開放性的空間內,一面是色彩鮮明、風格化地重建1945年Dubuffet精神病患者和自學藝術家作品尋求靈感所見的療養院房間、課室和診療間,觀眾可以自由地在牆上、桌上、書本上塗鴉,一邊是Dubuffet同時期的畫作,充分表現Dubuffet這名原生藝術(Art Brut)旗手,重視無意識、材質、經由拼組產生意義的特質。Frieze Project計畫也更顯成熟,更注重觀眾的參與和互動,一躍成為熱門地點,大部分都得花不短的時間排隊,陣容包括Rachel Rose模擬動物居穴和聲音的密閉空間、藝術群體ÅYR帶來可供休息的大床等等,加上不時出現在觀眾身旁的行為藝術,Frieze在駐展表演藝術方面的成效已經超越因展區廣大而顯零星的威尼斯雙年展等知名大展,若持續經營,很有希望成為Frieze Week的一塊金字招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