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The Boat that Rocked

說到英國票房保證,Richard Curtis擁有傲人的紀錄,從編劇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Notting HillBridget Jones's Diary,到集編導於一身的Love Actually,在全世界都取得很大的迴響,然而這名幕後天王級的人物,給人詬病的地方也不勝枚舉,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他總是創造出過份美化,不切實際的英倫韻味,風度翩翩,溫文靦腆的角色,恬適優雅的生活環境,無時不刻流露出白種人的小資風情,也因此被質疑為討好取悅外國觀眾(尤其是滿足美國人的幻想),將英國傳統庸俗膚淺化。
Curtis大剌剌地販賣Feeling Good式的英倫傳統假象,在電影界引起反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而且不應該單純以同行相嫉相輕理解之,英國電影有幾項重要的流派,除了華貴的古裝與文學戲外,更深植民心,也更在影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是他們探討工人階層生活情況的悠長傳統,”Kitchen Sink”和”Free Cinema”都是如此,加上英國一直以來都有傑出的紀錄片,所關住的對象通常都是面臨困境,卻依然咬緊牙關生活下去的社會基層百姓,面對惡劣天候,昂揚出航的漁民,在工廠努力工作的工人,戰爭時期堅挺下來的倫敦市民等等,就連喜劇片Carry OnMonty Python系列都是濃厚的庶民風味。
不論信念如何,有時候碰到某些主題,還是有如被點中死穴般,會打自己的巴掌。The Boat that Rocked所營造的時代氛圍,是我一直嚮往的原鄉,60年代在北海上航行的地下電台,自由奔放,無拘無束地向全國放送音樂,也影響了整個世代的年輕人。老實說,這部電影煽情和造神的程度恐怕更勝以往,有時候還真是替Curtis感到害臊,但看著搖滾樂成長的傳奇,看著音樂抗衡政府的神話,還有許多優秀,有個性的演員,我對The Boat that Rocked的喜愛還是要高過他其他的作品,而且怎麼看,Curtis再俗套不堪還是比很多好萊塢的類似產品可以接受,只是,味精越加越重,我還沒嚐到編導端出的下一盤菜,整個已經被人工調味搞得雞皮疙瘩立起來了。

沒有留言: